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天津市滨海新区教育体育局

2024年天津市家校共育联盟首届年会暨京津冀校家社协同发展交流会在滨海新区举行
发布日期: 2024-01-26 11:38      来源: 天津滨海教育
字号: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无障碍语音播报

    1月25日,2024年天津市家校共育联盟首届年会暨京津冀校家社协同发展交流会在天津市实验中学滨海学校举行。活动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聚焦协同育人关键问题”为主题,旨在搭建校家社协同育人沟通交流平台,分享典型经验做法,共同探索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创新,着力为推动京津冀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边玉芳,天津市滨海新区教体局党委书记、局长方华,天津市教委学生处处长杨明,天津市滨海新区教体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马建军,天津市教科院德育与心理研究所所长李勇,天津市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主任王琨,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教体局机关党委副书记佟建福,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教体局副局长丁淑敏出席。

    杨明在讲话中强调,健全协同育人机制要深入思考校家合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社会协同作用中遇到的真实问题,深刻认识到构建校家社协同育人新模式新路径的重要性。同时,进一步阐释如何更好地推进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要持续探索建立家庭教育专家队伍,为全市家庭教育工作提供更多、更高水平的专业化指导;要努力培养在家庭教育方面有实操能力的专员,邀请各省市专家进行培训,提高其理论与实操能力;要加强各部门联动,与其他部门联合建立家庭教育指导的工作流程、工作规范,进一步提升家庭教育工作的规范化、规范性;要持续推进家庭教育月等活动的开展,让家庭教育理念更好地适用于家长的认知;要推进建设家庭教育公益性组织部门,加强家庭教育督查和推动,指导教师下沉实践研究,提高家庭教育的可行性,共同守护学生健康成长。

    马建军在致辞中指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行动位列天津市推动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之首,唱好京津冀教育协同的滨海篇章是滨海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义不容辞的责任。滨海新区历来将校家协同工作作为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始终坚持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主体的学校家庭教育工作机制。滨海新区教体局深化家访、家委会、家长会、家长学校“四家”建设,创建“单核引领、多点联动”的校家社协同育人模式,逐步探索建立具有滨海新区特色的定位清晰、联动紧密、科学高效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同心同力同向行,共创共进共担当”的协同育人新格局。

    天津市实验中学滨海学校校长董彦旭以《画好共育“同心圆”,下好协同“一盘棋”》为题,阐述“二三四四”联盟工作理念,分析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特征,并提出下一步协同育人工作的设想与展望。李勇作《从教育的“三个属性”视角认识家庭教育的新时代使命任务》主题报告,围绕教育的政治属性、战略属性和民生属性解读家庭教育的新时代使命任务,提出进一步推进高质量的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

    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实验学校、天津市实验中学滨海学校、天津市第五十七中学、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三中心小学、首都师范大学朝阳金盏学校干部教师代表分别就各区域、各学校的校家社协同育人案例进行分享,为加强校家社多方联动、助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宝贵借鉴。

    在育人故事微演讲环节,来自天津市实验中学滨海学校的7位教师分别进行追踪式育人案例和家访暖心故事分享,用生动、鲜活的案例和质朴、深情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诠释学校、家庭双向沟通的意义,引发与会人员关于校家社协同育人的深入思考。

    活动最后,边玉芳进行专家点评。点评内容高屋建瓴、贴近实际,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实践性,为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目标,引导与会人员深刻认识到,做好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的意义在于它能带来和谐温馨的情感热度和支撑教育强国伟大事业发展的宏伟气度。

    北京市、河北省学校代表,天津市家校共育联盟校代表,滨海新区各学校相关负责同志等共计500余人参加。

    checktaskdate=&unchecktaskdate=&titleformatstring=False_False_False_&thirdtitle=&Check_IsAdmin=True&Check_UserName=jtwadmin&Check_CheckDate=2024/1/26 11:39:26&Check_Reasons=
    全国各省市政府网站
    天津市各区政府网站
    滨海新区政府系统网站
    重点链接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本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