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滨城”教育回眸|砥砺奋进创伟业,“滨城”教育谱新篇——教师队伍篇 |
制发《关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通知》《关于在全区教育系统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的通知》《关于2022年寒(暑)假期间对党员干部教师进行集中学习培训的通知》《滨海新区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暨师德专题教育回头看实施方案》,组织党员干部教师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等,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
制发《2022年师德建设方案》《关于贯彻落实市委教育工委 市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若干举措>的通知》《滨海新区教育系统2022年师德建设月活动方案》,组织全体教师签订《教师师德承诺书》,组织书记校长讲好“师德必修课”,组织学校(幼儿园)召开师德专题学习教育会、师德专题交流研讨会,开展师德专题警示教育,进行师德讲评、师德考核和检查师德档案等方式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书记、校长讲师德必修课1100余节次。在“天津滨海教育”微信公众平台开设“师德师风建设专栏”,加强舆论正向引导,树立良好师德师风的社会形象。“滨城”教师入选教育部“双名计划”,获2022年天津市初中信息技术学科优质课评选活动一等奖、并入围全国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获得天津市第五届中小学班主任技能大赛一、二等奖和京津冀中小学班主任共同体第七届研讨交流市级一、二等奖,获得“滨海好人”荣誉称号。
加强名师、骨干教师培养,持续开展“津门三杰”培养工程;制定滨海新区名师工作室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着力建设以名师领衔工作室成员共同研修的工作室模式,分学科、学段成立了13个工作室,100余名非项目成员进入工作室学习,工作室成员获得市级奖项10余次、区级奖项30余次,公开发表近50篇教学论文;加强新教师培养,开展2022年滨海新区新入职教师培训,把好教师“入口”关;组织开展2021年入职新教师培训结业展示活动;加强全员教师培养,开展第六周期中小学教师全员继续教育第四年度培训;加强专项培训,开展思政课教师分层培训,3名思政课市级骨干教师成立名师工作室;打造校本研修示范校和校本研修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示范校,聘请区级指导团队对46所区级示范校进行规范性培训,聘请市级专家对21所推荐市级示范学校进行提升性培训;开展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在全国能力提升工程2.0典型案例评选工作中,新区入选典型案例2例。开展幼儿园保教能力提升培训,460名教师参训。
完善教师职称评定办法,统筹职称结构比例,对特别优秀的教师、教育教学业绩突出的教师予以适当倾斜,实行动态化管理、进行考核性激励。对新入职教师进行个性化、系统性的培养,通过目标导向,帮助教师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进行三年递进式培养,助力新教师站上讲台、站稳讲台、站好讲台。开展“金锤杯”幼儿教师职业大赛,通过园长论坛、教师讲述教学故事,进一步提升管理干部课程领导力和教师教学能力。
制定2022年公开招聘高层次教育人才工作方案和引进退休名校长、名教师工作实施方案,加快引进8名高层次教育人才和知名教育专家。制定《滨海新区关于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的实施方案》《区教体局所属事业单位2022年暑期师资调配方案》《滨海新区汉沽区域深化中小学“区管校聘”管理工作改革试点方案》,推进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和“区管校聘”工作,共计747名教师进行交流。完善中小学教职工岗位统筹管理机制,开展局属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聘用工作,制定《滨海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统筹配置办法》,统筹教师编制资源、盘活编制存量,提高使用效益,建立适度宽松、退出即补的制度化动态化补充机制,逐校核定师资需求,加强师资补充与调配工作。
结合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对口甘肃省、青海省等学校开展教育人才“组团式”结对,组织开展2022年东西部教育帮扶专题培训,甘肃省合作市、天水市张家川县和青海省黄南州两省三地教师共706人参加;举办“赏传统文化 提审美素养” 美术主题教学研讨暨天津市“十四五”课题研究成果展示交流活动,促进东西部美术教育交流与发展,辐射带动教师素质提升。
主办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教育体育局
推荐使用IE8及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网站标识码:1201160007
联系方式:022-66896693